聚氯化铝(Polyaluminium Chloride,简称PAC)是一种高效无机高分子絮凝剂,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处理、工业废水净化、市政污水治理等领域。2022年,我国发布了新版国家标准GB/T 22627-2022《水处理剂 聚氯化铝》,对液体PAC的技术参数进行了更新和优化,以适应更高的环保要求和应用需求。本文将对新国标的主要技术参数、关键变化及实际影响进行详细解析。
一、GB/T 22627-2022的主要技术参数
1. 氧化铝(Al₂O₃)含量
氧化铝含量是衡量PAC有效成分的核心指标。新国标规定:
液体PAC的氧化铝含量≥10.0%(质量分数),高于旧标准(GB/T 22627-2014)的≥8.0%,提高了产品的有效成分浓度,使投加量更少、处理效率更高。
2. 盐基度
盐基度反映PAC分子中羟基(OH⁻)与铝(Al³⁺)的比例,影响絮凝效果和稳定性。新标准规定:
液体PAC的盐基度范围仍为40%~90%,但推荐50%~85%,以确保更好的絮凝性能和储存稳定性。
3. 重金属及有害物质限量
新国标进一步严格了重金属和有毒物质的限量要求,特别是针对饮用水处理用PAC:
砷(As)≤0.0005%(旧标0.001%)
铅(Pb)≤0.002%(旧标0.005%)
镉(Cd)≤0.0005%(旧标0.001%)
汞(Hg)≤0.00001%(旧标0.00005%)
这些调整使PAC更符合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》(GB 5749-2022)的要求,保障饮用水安全。
4. 不溶物含量
不溶物过高会影响PAC的溶解性和絮凝效果。新标准规定:
液体PAC的不溶物含量≤0.5%(旧标≤1.0%),减少管道堵塞风险,提高处理效率。
5. pH值
PAC的pH值影响其适用性,新标准规定:
液体PAC的pH值(1%水溶液)应在3.5~5.0之间,确保与各类水质兼容。
二、新国标的主要变化及影响
1. 提高有效成分含量
新国标将液体PAC的Al₂O₃含量从≥8.0%提升至≥10.0%,这意味着:
减少投加量,降低运输和储存成本;
提高絮凝效率,尤其适用于高浊度废水处理;
减少污泥产生量,降低后续污泥处理负担。
2. 更严格的有害物质控制
新标准大幅降低重金属限量,使PAC更安全,尤其适用于饮用水处理和食品工业废水净化,符合国家环保政策趋势。
3. 优化盐基度和不溶物指标
调整后的盐基度范围(50%~85%)使PAC在不同水质条件下表现更稳定,而不溶物含量的降低减少了设备堵塞风险,延长使用寿命。
三、液体PAC的应用建议
1. 饮用水处理:优先选择Al₂O₃≥10.0%、重金属含量极低的PAC,确保水质安全。
2. 工业废水处理:高盐基度(70%~85%)PAC适用于含油、印染等难处理废水。
3. 市政污水:中等盐基度(50%~70%)PAC经济高效,适合大规模应用。
GB/T 22627-2022的发布标志着我国液体PAC行业向高效、安全、环保方向迈进。新标准通过提高有效成分、严控有害物质、优化性能参数,使PAC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更加科学可靠。企业在采购和使用时,应严格对照新国标,选择合规产品,以确保最佳处理效果和长期运行稳定性。未来,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,PAC技术将继续向低残留、高纯度、智能化投加方向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