污水处理过程中,曝气生物滤池出现大量泡沫是一个常见的运行问题。这些泡沫不仅影响处理效率,还可能预示着系统出现了故障。本文将详细分析曝气生物滤池泡沫产生的原因及相应的处理方法。

泡沫产生的原因
1. 启动泡沫
在曝气生物滤池启动初期,污泥对污水水质不适应,加上污泥量较少导致污泥负荷较高,容易形成泡沫。同时,污水中的表面活性物质在曝气作用下也会形成泡沫,但随着活性污泥的成熟,这些物质被生物降解后,泡沫会逐渐消失。
2. 生物泡沫
这是由于丝状微生物(如诺卡氏菌)的异常生长引起的。这些微生物细胞中含有大量类脂物质,具有极强的疏水性,密度较小易漂浮到水面。
它们呈丝状或枝状,易形成“网”,能捕扫微粒和气泡,形成稳定的泡沫。与泡沫有关的微生物大部分呈丝状或枝状,易形成“网”,能捕扫微粒和小气泡等,并浮到水面。
3. 反硝化泡沫
当系统进行硝化反应时,在沉淀池或曝气不足的地方会发生反硝化作用,产生氮气等气泡带动部分污泥上浮,形成泡沫。
4. 表面活性剂泡沫
污水中的洗涤剂、淀粉、蛋白质和油脂等表面活性物质在曝气的搅拌和吹脱作用下形成的。
泡沫的控制与消除方法
1. 物理方法
喷洒水:使用高速喷洒的水流或水珠打碎浮在水面的气泡,是最常用的物理方法。这种方法能暂时减少泡沫,但不能根本消除泡沫现象。
2. 化学方法
投加消泡剂:可采用具有强氧化性的杀菌剂,如氯、臭氧和过氧化物等。还有利用聚乙二醇、硅酮生产的市售药剂。
但需注意,药剂过量或投加位置不当,会大量降低反应池中絮成菌的数量及生物总量。
投加絮凝剂:如PAC、PAM、聚合氯化铁等,可增强活性污泥的凝聚性能,使之容易在沉淀池实现泥水分离。
3. 生物与工艺调控方法
降低污泥龄:通过降低曝气池中污泥的停留时间,抑制生长周期较长的发泡细菌的生长。有实践证明,当污泥停留时间在5~6天时,能有效控制Nocardia菌属的生长。
调整运行参数:加强曝气强度,提高混合液DO浓度;调整pH至7.0-7.2;控制进水温度;保持污泥负荷相对稳定。
回流厌氧消化池上清液:这种方法能抑制丝状菌的生长,但由于上清液中含有高浓度好氧底物和氨氮,可能影响出水水质,应慎重采用。
投加特别微生物:一部分特殊菌种可以消除Nocardia菌的活力,其中包括原生动物肾形虫等。
增设选择器:通过创造各种反应环境(氧、有机负荷或污泥浓度等),选择优先生长的微生物,淘汰其他微生物。
曝气生物滤池出现泡沫问题时,操作人员需根据泡沫的颜色、粘度等特征准确判断类型,选择有针对性的控制方法。通常情况下,多种方法结合使用可获得更好的效果。同时,加强日常监测,预防泡沫问题的发生,才是保障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的关键。

